光纖載荷監測系統初亮相
201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光纖載荷監測系統”初次亮相,阜特技術總監苗強先生就此款產品接受了“東方風力發電網”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
記者:東方風力發電網的觀眾大家好,現在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成都阜特科技有限公司的苗總,苗總您好,今天我網非常榮幸能夠采訪到您,本次展會我也了解到了貴公司推出了一款光纖載荷檢測系統,您能具體介紹下這款產品的應用范圍嗎?
光纖載荷測量系統,是用于風力發電機組葉片風力載荷的一個產品它是利用光纖的應變原理實現了風力發電機組載荷的動態測量,這個產品呢基本上算是填補了國內的一個空白,為我們這個風力發電機組的技術更新,延長整個設備的壽命以及它的健康狀況起到了一個很好推進的作用,目前我們在國際上也屬于一個比較領先的技術,只有少數個別的國外企業擁有這樣的技術和產品,通過這個產品的推出呢,也會大大的推進我們風力發電機組的整體性能,同時也為這個技術的國產化、產業化提供了相當的條件,那么這個產品的應用主要解決了葉片在長期無形中這個不規則的載荷、量化測量的一個技術,可以進一步了解到風力發電機組葉片的一個出力以及它的一個疲勞的一個狀況,甚至對它遇到一些災害性的比如冰凍天氣以及它這個局部質量原因引起的開裂破損甚至被雷擊壞一些潛在的事故隱患進行一些測量,避免同時跟蹤整個葉片在全壽命的一個情況為我們的葉片設計已經我們的設計、工程優化起到了一些指導作用,同時這個產品我們是基于光纖作為測量的那么它非常適合風機這種復雜的電磁環境下以及它的這個抗干擾能力,同時由于它這個光纖它的非導電性避免了像雷擊這種災害性天氣對整個系統的一個影響所以說綜合了它的幾大的優勢相信它會很快的在這個行業得到推廣,并且為我們整機的技術起到很大推進的作用,關鍵技術來自于光纖載荷測量,可以進一步提升這個技術在國內的應用的步伐為我們的下一代大兆瓦數,5兆瓦、10兆瓦的這個風力發電機組,建立它這個可行性,以及它的優化預警的一些基礎知識,傳感技術已經完全實現了國產化,那么就是說我們數據采集的也是在國內進行集成的,大大降低了這個市場門檻,那么我們可以做到為每一個葉片在很低的成本下配置這樣的傳感器系統,同時我們這個采集裝置又可以多次復用甚至可以達到每一個葉片都會有機會可以獲得這個測量的數據,相比較這個國外的產品它就相應的普及力度就越高,同時我們傳感器再部署的過程當中我們有對比的也是大大優化了,所以我們推廣希望有更多的用戶包括主機廠用戶、我們的業主用戶都能夠體會到這個產品給他帶來的便捷以及一些優勢。
記者:咱們這個光纖載荷系統是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對風電葉片做出判斷的,在這個互聯網大數據下貴公司是如何應對的?
光纖載荷系統正如你說的它存在兩部分第一個是測量第二個是分析,測量我們前面講的比較多了,我們這個光纖在外界環境下頻率的變化獲取它當時的葉片的形變,這個是一個比較可靠的技術這個已經講過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說我的每一個葉片并不是說它在整個全葉進行安裝的他也只是葉根的局部為一個安穩那么就會需要我們會同它這個機械模型來對他整全葉的這個受力情況來擬合和分析,有一些葉片的技術人員在我們團隊里面,那么就是通過我們一些簡單的測量我們就能夠獲取大量的完整的相應得葉片數據,從而對我們這個控制也好設計也好或者是說對維護也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它這兩個團隊進行協調工作的這個是第一個,第二個也就是我們對這個葉片的采集及時建立在一個風場的網絡環境下也就是說我們對風場我們關注的所有葉片進行長時間的觀測和測量同時和(6::18)就是我們自己另外的一個產品有效地結合,剔除一些不可靠的數據,同時也在各個數據之間進行比對參考那么獲得了一些比較完整比較有價值的數據結論,在隨著時間風機數量的積累就可以知道一些比較明確的指導意見,擔任這里面有很多關于通訊物聯網方面的應用,那么從而構筑了我們一套信息系統。
記者:那目前這款產品市場應用情況如何呢?
我們這個產品已經參與了國內多款葉片異形的提示試驗,從葉片的制作以后的驗證過程我們是全程參與的這是一個,第二個就是說對我們一些大功率的樣機以及風場我們隨機抽樣的樣機也進行了長時間的觀測證明兩點第一點我們的采集裝置是有效地結論和現場的反饋也是一致的,從這個質量的研制到這個風場的實際運行的跟蹤,這個產品都經過了長時間的一個試驗,那么下一步希望我們隨著風電技術進一步發展,這個產品很快就會得到一個廣泛的應用。
記者:謝謝苗總給我們這么詳細的分析,最后預祝貴公司在本次展會獲得圓滿的成功。